
“豆包,我想看看桂林的山水。”80岁退休教师陶阿婆对着手机轻声说道。几秒钟后,屏幕上便呈现出漓江的旖旎风光。“真额蛮有劲额!这张和我儿子在桂林拍的差不多嘛!”这是日前发生在浦东碧云颐养院的温馨一幕,也是上海“心理+科技”助老新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
当日,2025年“爱,在您身边”公益老人陪伴志愿活动正式启动。这项由上海永达公益基金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协办、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碧云颐养院承办的项目经过两年实践探索,完成了从传统心理陪伴到“心理+科技”双轨模式的升级,创新性地将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与AI沉浸式体验工坊相结合,打造出“数字反哺”“智慧关爱”的上海样本。
“我们不是在教技术,而是在重建信心。”活动设计者、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蔡丹教授介绍,团队独创“三阶教学法”:先通过“反口令游戏”“摇摆时钟”等心理互动建立信任,再由学生志愿者一对一帮助老年人下载使用AI工具,尝试绘画、合成歌声、制作视频等不同功能,最后鼓励老人自主创作、相互协助。据悉,教学法背后有一系列心理学理论支撑,包括社会支持理论、终身学习与脑科学理论、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同伴影响与互助效应等等。

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60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比已达37.6%。有报告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为52.5%,近半数老年人因不会使用智能设备而与数字时代“失联”。“银发数字鸿沟”。“社会在迅速发展,老年群体能否跟上时代的脚步、体会到社会的温度、共享到信息便利是生活品质的重要尺度。希望这一探索举措能够进一步提升老年群体对生命的热情和掌控感。”上海师范大学总会计师、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曹光明说道。
为防范风险,项目组还将重点教授老年人识别AI合成内容与真实影像的区别,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下一步,这套“AI沉浸式体验工坊+团体心理辅导”的智慧关爱方案将推广至全市22家养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