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强势的娃人缘越爆棚?这个交友真相,90%家长都弄反了

发布时间:2025-07-20 15:03:17

本文作者:小古

图片来源:互联网

▎人民酱说:

对于不会交朋友的孩子,与其强制性地推他出去社交,或者要求他表现得热情有礼,倒不如发展他在社交中的独特价值。

全文2818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

编辑丨人民酱

作 者 | C妈 来 源 : CC爸妈(公众号ID:cc-bama)

说起孩子的社交,老母亲们的担心可谓五花八门。

关于“孩子朋友少”“我们家老是一个人待着”“没人愿意和孩子玩”...诸如此类的问题,确实很常见,也很难应对。

怎么说呢?

如果是娃被欺负了,咱们可以给他撑腰、教他怎么反抗;如果是跟小伙伴闹矛盾了,咱们可以开解心情,必要时当个“和事佬”;如果是闺蜜变“敌蜜”,咱们也可以做她坚实的后盾,告诉她“你有权利终止任何一段友谊!”

唯独“没朋友/朋友少”这事儿……

总不能去强按别人的头——“你跟我们家孩子一起玩”吧!

这里面,家长能做什么,分寸拿捏到几分,想想都挠头。

01

说实话,CC的社交,我没怎么担心过。

她在人缘方面,大概是很多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朋友不说有多多吧,但也是奇怪,大家都爱跟她玩。

连同事家里仅仅见过几次的娃,放了假也问妈妈:你能带我去你们公司吗?CC今天会去吗?

我说“奇怪”,不是凡尔赛,我之前真心觉得奇怪。

因为按理说,像她这样性格强势的孩子,不应该这么受欢迎。

她向来是群体游戏中的主导者,绝不肯示弱,永远要做那个“孩子头”。

又太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吃亏,更不懂通融和得过且过。

我记得,很久以前我就在文章里提过,很担心她这个性子会变成社交刺客,别人不愿跟她做朋友。

因着这个执念,甚至还苦口婆心劝诫过:

“别那么计较,你让让别人怎么了???”

“哎呀,你友好一点,人家才愿意跟你玩”等等。

是不是很多姐妹也这么认为?

觉得娃要交到更多的朋友,就得主动一些、表现得nice一些、甚至要迁就别人一些...

现在来看,小丑竟是我自己。

举个例子,时间倒退10多年,当年追你的男生要是只会说"都听你的",你只会回他:"你是个好人。"

让你最终做决定的,还是因为对方身上有某个吸引你的特质。

可能是帅气、才华、担当、幽默感,等等。

小孩子也一样。

社交的本质,也是很典型的慕强。

只是,小孩子世界里的“强”,可能跟我们理解的不一样。

他们所“慕”的,可能是对方玩游戏总能有更多的花样,所以他跟着玩可以很开心。

也可能是对方胆子大、敢说话,可以保护他不被别人欺负。

甚至可能是很简单的——力气大、很搞笑、球踢得特别好……

仔细想想,CC之所以人缘好,不就是因为她组织力强,强势有原则吗?

清汤大老爷一样公平公正,要玩警察抓小偷,谁都有机会当警察。

你看,我一直担心的强势性格反而成了她“吸引”朋友的一项特质。

所以,姐妹们,思路打开了不?

对于不会交朋友的孩子,与其强制性的推他出去社交,或者要求他表现的热情有礼,倒不如发展他在社交中的独特价值。

可以是运动强,攀爬跑跳样样不在话下,轮滑、滑板玩得流畅自如;

可以是“懂得多”,什么恐龙、植物、外太空……新奇的知识他都能侃侃而谈;

也可以是“点子多”,总会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创意满分的游戏……

正所谓“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当孩子身上也有了别人可以“慕的强”,一定会有小朋友带着喜欢、欣赏的态度,来跟他交朋友。

这就需要我们日常养育中,多肯定孩子的优点,多肯定他的“强”。

你画的真有创意、你今天的衣服选得真好看、你骑车好溜...

任何一方面都可以,孩子心底里散发的那份自信,就能吸引来别人的“倾慕”。

02

再来聊聊第二个问题——

当孩子仅有的几个朋友,都不和他玩,老母亲该怎么优雅破局?

其实,小孩子的社交,本来就有很强的流动性。

今天你和他还好得如胶似漆,明天的友谊就可能因为“你当奥特曼的次数比我多”而翻船。

我们不可能期待,那两三个玩得好的孩子,总跟咱们家娃深度绑定,人家也可能有其他的社交需求。

就像,你约朋友晚上逛街,但人家也要跟同事聚餐一样。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有这个认知——就算好朋友不跟娃一起玩,也是正常的。

譬如DD,他在小区里,就有一帮玩得特别好的“兄弟团”。

但如果有天,他下楼晚了,人家几个已经一起玩上了某个固定人数的游戏,他再想加入,别人也是拒绝的。

这种拒绝,通常并无恶意。

仅仅是因为人家游戏配置满员了,或者游戏正在进行中,实在不好暂停中断。

那怎么办呢?

我带DD的经验,就是:

要么等待,要么“转场”。

真想一起玩,等等也无所谓。

等他们需要人手了,或者一轮游戏结束了,正是丝滑加入的好时机,你就是天选替补。

不想等,就转移阵地。

这是关键呀,姐妹们。

低龄社交,咱就别搞什么专一深情人设了,“社交海王人设”了解下?

我常跟大家说的一句话是,小孩子交朋友,就要广撒网、多尝试。

把社交池子搞大点,别总盯着那一亩三分地儿。

小区里、班级里、兴趣班里、甚至亲友聚会上,都是鱼塘呀!

"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咱要吊死一片森林!"

也不需要个个都是“生死之交”,有几个能一起玩的“泛泛之交”也非常不错。

实不相瞒,DD经常玩的那些伙伴里,有一波,我是非常不喜欢的,因为那群大孩子,嘴带脏话、行动鲁莽。

但那又怎么样呢?

忍住想要干预的手。

DD既然爱跟他们一起玩,就说明对方身上势必有吸引DD的特质。

既如此,他便是DD社交池子里的一个重要选择。

这样才能实现“有人不跟我一起玩”的时候,我还有另外的玩伴可选。

就像是去游乐场玩项目——

旋转木马排队太长?咱先去玩碰碰车!

小区里常玩的A组小朋友暂时“满员”了?也没关系。

看看那边总一起骑车的B组小伙伴。

朋友千千万,不行咱就换!

社交选择多了,孩子的底气就足了!

就算被朋友拒绝,失落感也是暂时的,也会很快淡化。

他只会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这期间,老母亲能做的就是充当氛围组组长:

对外,创造机会,搭建桥梁:让娃有多出门、多跟别人接触的机会。

对内,营造一个轻松、包容的氛围:别让娃觉得“暂时朋友少”就好像世界末日了似的。

至于娃最终能交到多少朋友?是成为“孩子王”?还是拥有三两知己?或者享受独处的宁静……真的不必强求。

社交的形态,本就有千百种。

你要相信,总会有那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漫长的相处当中,逐渐成为彼此互相依赖的挚友。

*来源: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也许你会喜欢

【社交】

【方法】

【真实】

【羡慕】

添加教育助理个人微信号( yanzhijiasuo )为好友,备注您孩子的年龄或自己的身份,我们将把您加入到相应的群里。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福利。

欢迎关注人民家庭教育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