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小李飞刀
百万级召回潮,充电宝的舆论还在发酵。6月26日,民航局紧急通知,禁止携带没有3C标识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但从资本市场层面看,行业头部品牌安克创新的股价,似乎并未受到行业地震影响,反而在民航局的通知后逆势突破。
这背后,可能是一场良币驱逐劣币的大洗牌。
【百万召回真相】
6月20日,安克创新发布公告,决定召回七个型号的71万余件充电宝。随后又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宣布召回,总召回规模超过百万。
其中,71万件充电宝召回原因是公司采用“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但该供应商未经安克同意,擅自变更了原材料。
据界面新闻求证,出问题电芯供应商正是来自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作为国内多家充电宝企业主流供应商,包括罗马仕、绿联科技、倍思科技、小米等厂商。
为此,安克创新提供给消费者的解决方案是退货退款、换货、代金券补偿三选一,并免费给消费者邮寄防火袋,方便用户安全寄回。公司还向媒体回应称,此次召回的7个型号仅是其全球100多个在售充电宝型号中的一小部分,整体影响有限且可控。在电芯供应链上,公司近期与宁德新能源ALT达成战略合作。
这场行业召回风波,短期内虽会给头部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但从长远来看,将加速行业洗牌进程。
过去,充电宝市场鱼龙混杂,部分白牌、小品牌为抢占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不惜将10000mAh产品价格压低至30元,甚至低于优质电芯成本,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频发。而此次大规模召回事件,很可能成为终结这场“价格战”的转折点,促使企业更加重视产品安全性能。
与此同时,这场召回风波也会加强消费者对于充电宝安全指标的重视。在民航局新规发布一周后,据京东平台数据显示,3C认证充电宝搜索量激增180%,销量前十品牌的认证覆盖率均超过90%。
可以预期的是,3C认证、产品质量、产品品牌会是消费者购买决策更为重要的指标,而不是单单只是价格。这场风波叠加2024年8月已落地的3C强制性指标,均会加速白牌、中小充电宝品牌退出市场,而现有头部品牌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本次召回事件料将不会重创安克创新,反而可能成为其转危为机的契机。
【从苦生意到高增长】
在充电宝行业将要加速洗牌之际,安克创新自身业务高成长性却是资本市场更为关心的。
事实上,安克创新所在的3C配件赛道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
一方面,作为3C主机的配套产品,消费者更注重功能性需求,不会给予配件很高品牌溢价,也就决定了单价相对较低。并且,全球手机市场换机周期也从最早的16个月延长至36个月,导致配件购买频次降低,自然也会影响一些需求。
另一方面,3C配件技术壁垒不高,产品大多可以模仿搞所谓微创新,白牌或中小品牌大量涌现,市场竞争激烈且残酷。据商启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手机配件企业高达48万家,市场格局分散,整合难度高。
尽管如此,全球3C配件却是一门大生意。据共研网数据,2024年全球充电器市场规模高达250亿美元,数据线为110亿美元,移动电源为33亿美元,拓展坞为15亿美元。
几千亿大市场,足以诞生一大批大市值公司。安克创新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这一赛道实现了持续高增长,市值更是突破600亿元。
2018-2024年,安克创新总收入从52.3亿元增长至24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4.3亿元增长至21亿元,年复合增速均高达30%左右,且年年均保持双位数高增。

▲安克创新历年归母净利润走势图,来源:Wind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再增37%,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60%。可见,公司业绩基数越来越高,但丝毫没有减速放缓,表明公司成长性十足。
与此同时,安克创新盈利能力也在走高。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销售毛利率为43.3%,较2021年累计上升了7.5%。不过,这相较于2015-2018年超50%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为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充电储能业务占比减少,智能创新类与智能影音类占比份额有所提升。
最新净利率为8.75%,处于最近几年高位水平,高于同行绿联科技的8.1%,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中表现不俗。
在一门难做但市场很大的生意中,安克创新杀出来了,一路高歌猛进。
【靠两招吃足红利】
安克创新之所以能够崛起,主要得益于在过去十多年中吃足了市场红利。
首先是海外市场爆发红利。与国内众多3C配件企业不同,安克创新自2011年成立之初便开始布局海外跨境电商,早早入驻全球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成功打开了北美与欧洲市场。
对于线下渠道布局,安克创新先是与占据美国办公用品市场半壁江山的史泰博合作,随后又成功进驻沃尔玛、百思买等大型连锁零售渠道,推动海外收入持续增长。公司以海外市场为大本营,历年贡献收入占比超过九成,后来反哺发展国内市场,但占比始终没有超过5%。
其次是3C相关品类横向扩张。公司创始人阳萌早年间提出“浅海理论”,即避开巨头垄断的“深海”领域(如手机、电脑),聚焦成长空间大、创新机会多的细分市场(如充电宝、储能设备),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差异化爆品,建立品牌护城河。
安克创新发展轨迹亦是如此,首先在市场规模较大的充电宝领域站稳脚跟,随后逐步拓展至智能创新类、智能影音类和储能等多元化业务,过去五年均保持了30%左右的增长。
当然,安克创新取得的战果,离不开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也为未来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
一是成本控制能力。公司将生产制造环节外包,自身主要负责研发与品牌建设。事实上,国内头部3C配件龙头品牌均采用外包生产,因为涉及商品种类繁多,不同类别产品工艺又悬殊较大,自建产能没有规模优势,制造成本反而会更高一些。
与其它竞争对手不同,安克创新通过入股等方式深度捆绑核心供应商,成为利益共同体,成本控制与生产管理相对可控一些。比如,2017年安克创新向充电类供应商欣旺达定向增发,2018年投资为Anker品牌提供充电器芯片的南芯科技,且入股了氮化镓功率芯片公司纳微半导体等。
除生产环节外,安克创新销售费用率也持续优化,从2017年最高的33.4%大幅降至目前的21.4%。
二是品牌溢价能力。相比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对3C配件的品牌认可度更高一些,亚马逊平台上同类产品的售价通常比国内高出30-70%,毛利率也明显优于京东、天猫等平台。安克创新海外市场占比相当高,盈利能力也更高。
此外,安克创新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研发费用从2016年的1亿多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的21亿元,研发费用率从4.2%提升至8.5%以上,远高于绿联科技等竞争对手。

▲安克创新VS绿联科技研发费用率,来源:Wind
持续投入带来一些技术成果,品牌也就有了溢价基础。在国内市场,安克创新充电宝售价区间大致为99元至779元(天猫旗舰店),直接竞争对手品胜电子、绿联电子的定价分别在59-378元、59-559元。
总之,安克创新在3C配件行业拥有现在的市场地位并非偶然,而是过去十余年持续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结果。而本次召回事件也只是企业发展长河的一个小插曲,不会动摇业绩增长基本盘,反而将加速行业洗牌,推动市场朝着强者恒强的方向去演进。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